手机站

玉米趋势:玉米现在的涨势也许只是个新的开始

2021-01-02 阅读:29
  山东及华北地区这几天玉米价格也在上涨,而且山东地区在连续三天内涨幅不小。前段时间山东和华北地区的农民都比较郁闷,眼看着东北玉米主产区的粮价在“嗖嗖”上涨,而自己所在的地区却没多大起色。那时候我们就说,山东和华北地区的涨价还没到时机,后期一定会涨,而且涨幅会超过东北。

  在国内玉米存在缺口下,没有一个地区有能力把价格降下来,价格必然是全国联动。暂时性的不涨只是因为客观原因不成熟而已,华北和山东地区玉米价格一直和东北形成倒挂的原因就是水分不达标。

  这次涨价有人说是东北贸易商大量迁移进关收购所致,其实这个消息是被放大了不少,东北贸易商进关收购的人数并没有多到可以抬升关内玉米价格的程度。

  这次涨价和天气有很大关系,山东地区的雨雪持续数日,到货量自然减少。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玉米水分也在降低,很多加工企业和贸易商收购的力度在加大,收购的条件也放宽不少,都知道竞争越来越激烈,先下手为强,随着水分的降低,价格还是会涨,而且涨幅不会比东北逊色。

  之前春节前市场上最大的利空消息就是三方资金,现在看山东等地也可以做三方资金的融资了,可以说今年国家下放资金的规模是挺大的,这也是一些大宗商品持续涨价的一个原因吧。

  因为2020年“口罩时间”的影响,各国外贸受到一定制约,都在尽力拉动内需,我们国家也不例外,国内存在最大消费潜力的就是农民,农民基数比较大,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比例也会增加,政策向三农倾斜,也是有宏观考虑。

  而且多年来,粮食价格都在地位徘徊,也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

  大环境比较宽松,粮食市场整体向好,玉米有存在缺口,涨价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很多人纠结玉米究竟能涨到什么价位,是2800元/吨还是3000元/吨?这真的不会有一个鲜明的界定,大趋势涨势,但是在不同时期还有不同的情况发生。如果现在就能把价格定位,那就不叫市场了。

  今年也有被高价吓退的贸易商,按照以前的操作手法肯定不能适应市场,现在东北贸易商只要还在收购的,就是赔钱,基本没有顺价。企业涨一分,基层卖粮就跟着涨一分,甚至敢涨二分,一点中间利差的空间都没有。

  很多贸易商,还是站位比较高,抛开眼前利益看的更长远,国际,国内,玉米本身的价值都做了详细的分析,才敢“冒险”,过去的那种身在玉米市场只看玉米本身的经营模式已经被淘汰。

  目前,东北也好,华北,山东也罢,除了涨价没有其他选择,虽然国家再次提名山东的涨势,可是在没有有效供给下,企业不提价抢收,大量建立库存还能有其他解决途径吗?

  今天有消息称,通辽东郊直属库收购价格做了调整,国标三等及以上的玉米,容重≥660/L,价格为1.33元/斤。国家还是带头涨价,第二梯队怎么能不涨价呢?

  有很多媒体都在抨击贸易商“囤积居奇”,其实如果能顺价盈利,贸易商为什么会把玉米存在库房睡觉,不要单纯攻击商人为利,企业不也是为了盈利而抢粮吗,就连国家也是顺应市场价格,把拍卖粮底价调高。怎么就非得要求贸易商“赔钱”进入流通那?这不符合市场规律。

  昨天的文章中我们说有关部门的一些数据失真,这也是造成玉米市场“混乱”的一个原因,面对自己不相信的数据,民众只能凭借自己的判断来做决定。

  几年内过亿吨的玉米拍卖一空,而在没有临储补充市场下,一味强调进口,替代这些附加条件,难免让人产生疑问。从春天就把玉米的价格和小麦“锚定”在一起,但是却始终没有制约住玉米的价格。一年7200万吨的政策玉米投放,现在小麦除去口粮需求,还会有多大数量进行替代。

  进口玉米不但在涨价,而且一些国家还在“甩锅”中国,认为是中国激增的进口才引起国际粮价的波动。

  大豆价格上涨时,千方百计“压制”玉米价格,现在玉米已经进入危机时期,又鼓励种植结构调整,很有“拆东墙补西墙”的做法。水稻价格这么低,甚至很多农户都赔钱种植,相关部门却充耳不闻,几年后水稻会不会再走玉米的“老路”。 

  玉米价格在春节前真的看不到利空消息,虽然央视再次点名山东这次涨价,但是也得遵循市场规律,今年卖粮的进度始终没有高点,zai怎么涨价这一点点粮源也极其有限了,靠震荡刺激上量根本不可能。年后的补库还是会有激烈的竞争。

  最近这两天很多人都关注各大企事业单位、加工厂、学校等等提前放假的信息,对于春节前玉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在这里说,没有什么影响,只是一个小小的节奏罢了。

  打个比方:某些企业线路要检修,他在检修前都要做好准备,提前把销售量做好,在检修期释放自己的库存,最关键的是:只要消费在持续就可以。因为今年提前放假的时间不是很长,都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包括明年的开工,也会略晚于往年)。所以提前放假,企业都会自己做好战略方向和路线,进行调整,如果说影响他的产量,只有一种原因——没有订单,才会降低产量,只要有订单,就会想尽办法去满足市场的需求。

  如果企业放假了,那么下游的消费会不会减少?

  不会,为什么?只要有人就会有需求,虽然放假了,但是返回家中还是会进行消费,但某些行业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影响:旅游、餐饮、酒店,这几个行业在今年的春节会受到影响,因为今年的这个春节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仍然是“严防死守”的状态。深加工的下游最终都会有人要消费掉,不管是淀粉行业、制药行业,该吃的东西还是会吃,不会降低这个需求。

  当你看不清下一层的市场行情,可以看上一层的行情,只要上一层的东西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么下一层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化——市场行情就是如此。例如:春节之间是肉类的销售高峰,也是肉类出库的高峰,会导致整个年末饲料的需求出现阶段性的低点,但是这个低点很快就会一闪而过。(你消费的鸡鸭鱼越多,那么消费饲料的越多,也就是你消费了更多的玉米、大豆、豆粕)——核心是需求,需求不变,只要老百姓能消费得起,那么玉米市场的行情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东北产区的玉米“顺价”还是要看华北地区的上涨速度和传导面

  现在全国的饲养还是以散户为主,虽然看起来各个养猪的大企业体量很大,但是养猪的大企业的生猪出栏比例还是太低,虽然集中都在提高,但是现在还是以散养为主——所以说现在的玉米市场很是乐观。现在东北产区把价格撑住了,华北地区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涨的苗头,只要华北价格上涨,就代表市场已经选择方向了。只要山东的玉米价格往上涨,价格就不会停下来,大家可以试目以待。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观望他们的上涨速度以及传导的面有多大有多快,由一个山东扩散到整个华北,最终形成一个华北与东北的“顺价”。

  现在的玉米市场流动性不是很好

  最主要最直现的表现就是产区价格过高,而上面的妈妈想要改变这种形态,试图用一些政策来调整,但是从现在来看,效果不是很好,不仅价格没有下来,反正更高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的这个市场很“倔强”,华北地区也开始有了涨价的苗头,再来想办法进行调,可是感觉看起来,已经“无力”。

  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由市场自己自由地去调整,好在山东地区的某些企业开始涨价,起到了一种指明方向的作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调价格,就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调价,说明了什么?说明仅仅靠华北地区的粮源已经有部分企业玉米不够用了,而且东北粮到不了华北。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东北粮顺价华北,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粮流入华北,对于消化华北本地的粮源起到一个延缓的动用。没有东北粮过去,是起到了加速消化华北地区本地玉米的速度。

  第三方资金对于玉米市场有影响吗? 

  即使现在把所有的第三方资金全部停掉,白狼认为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市场的核心是供需,第三方资金只是会增加部分参与者的能力,有利润的地方就会有资本,第三方资金进不来,但是其它领域的资金会过来。只要有利润、有利益,钱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玉米市场,所以说第三方资金对于玉米市场没有什么影响,也改变不了整个玉米市场的整体供需。

  最近这两天很多人都关注各大企事业单位、加工厂、学校等等提前放假的信息,对于春节前玉米价格会不会有什么影响呢?

  在这里说,没有什么影响,只是一个小小的节奏罢了。

  打个比方:某些企业线路要检修,他在检修前都要做好准备,提前把销售量做好,在检修期释放自己的库存,最关键的是:只要消费在持续就可以。因为今年提前放假的时间不是很长,都是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包括明年的开工,也会略晚于往年)。所以提前放假,企业都会自己做好战略方向和路线,进行调整,如果说影响他的产量,只有一种原因——没有订单,才会降低产量,只要有订单,就会想尽办法去满足市场的需求。

  如果企业放假了,那么下游的消费会不会减少?

  不会,为什么?只要有人就会有需求,虽然放假了,但是返回家中还是会进行消费,但某些行业会有一些比较明显的影响:旅游、餐饮、酒店,这几个行业在今年的春节会受到影响,因为今年的这个春节照现在的情况来看,仍然是“严防死守”的状态。深加工的下游最终都会有人要消费掉,不管是淀粉行业、制药行业,该吃的东西还是会吃,不会降低这个需求。

  当你看不清下一层的市场行情,可以看上一层的行情,只要上一层的东西没有什么大的变化,那么下一层也不会出现什么大的变化——市场行情就是如此。例如:春节之间是肉类的销售高峰,也是肉类出库的高峰,会导致整个年末饲料的需求出现阶段性的低点,但是这个低点很快就会一闪而过。(你消费的鸡鸭鱼越多,那么消费饲料的越多,也就是你消费了更多的玉米、大豆、豆粕)——核心是需求,需求不变,只要老百姓能消费得起,那么玉米市场的行情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东北产区的玉米“顺价”还是要看华北地区的上涨速度和传导面

  现在全国的饲养还是以散户为主,虽然看起来各个养猪的大企业体量很大,但是养猪的大企业的生猪出栏比例还是太低,虽然集中都在提高,但是现在还是以散养为主——所以说现在的玉米市场很是乐观。现在东北产区把价格撑住了,华北地区的价格也出现了上涨的苗头,只要华北价格上涨,就代表市场已经选择方向了。只要山东的玉米价格往上涨,价格就不会停下来,大家可以试目以待。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观望他们的上涨速度以及传导的面有多大有多快,由一个山东扩散到整个华北,最终形成一个华北与东北的“顺价”。

  现在的玉米市场流动性不是很好

  最主要最直现的表现就是产区价格过高,而上面的妈妈想要改变这种形态,试图用一些政策来调整,但是从现在来看,效果不是很好,不仅价格没有下来,反正更高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现在的这个市场很“倔强”,华北地区也开始有了涨价的苗头,再来想办法进行调,可是感觉看起来,已经“无力”。

  最终的解决办法,还是由市场自己自由地去调整,好在山东地区的某些企业开始涨价,起到了一种指明方向的作用。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调价格,就是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调价,说明了什么?说明仅仅靠华北地区的粮源已经有部分企业玉米不够用了,而且东北粮到不了华北。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东北粮顺价华北,那么就会有源源不断的粮流入华北,对于消化华北本地的粮源起到一个延缓的动用。没有东北粮过去,是起到了加速消化华北地区本地玉米的速度。

  第三方资金对于玉米市场有影响吗? 

  即使现在把所有的第三方资金全部停掉,白狼认为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这么讲,因为市场的核心是供需,第三方资金只是会增加部分参与者的能力,有利润的地方就会有资本,第三方资金进不来,但是其它领域的资金会过来。只要有利润、有利益,钱会通过各种方式进入到玉米市场,所以说第三方资金对于玉米市场没有什么影响,也改变不了整个玉米市场的整体供需。  2020年下半年以来,临储库存见底,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天气灾害导致减产,各方情绪共振烘托起玉米上涨和市场囤粮情绪,东北产区托盘资金收购模式盛行,市场粮源快速进入渠道库存。国际新冠肺炎疫情持续发酵、国内房地产资金出离,宏观环境不景气导致大量资金流入农产品市场追捧玉米,推动玉米价格进一步超预期强势上涨。但12月初至今,玉米市场抢粮行为有所降温,市场心态迎来新玉米上市以来首次松动,全国玉米现货价格涨跌互现,期价呈现半月回调周期。12月初开始,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价整体呈回调趋势,12月1日-12月15日期间玉米收盘价从2682元/吨下降113元/吨。

  本次玉米市场降温主要是政策调控。11月中下旬,经济日报发文《严防投机资本炒作粮价》,投机资本炒作现象引发市场热切关注,网络文章《“威”观察|这波玉米“超涨”行情你看明白了没?》使托盘资金浮出水面,政策加大调控力度保证市场供需,降低市场看涨预期,减少玉米市场过度囤积现象,抑制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势头。近半月针对玉米市场的政策调控主要有:

  (1)12月3日,吉林东良粮食集团暂停粮食收购紧急通知。

  (2)12月4日,大商所风险提示:提醒客户理性合规参与期货交易,严肃查处各类违规行为。

  (3)12月4日,新闻联播播出《国家投放7000万吨政策性玉米,市场供应有保障》,虽然7000万吨玉米投放早已是过去式。

  (4)12月17日,黑龙江定向拍卖71.4万吨玉米。

  (5)12月21日,河南1.14万吨17、18年产中央储备粮投放。

  (6)12月22日,内蒙古辽宁吉林共10.34万吨14、15年产临储玉米投放。

  (7)12月22日,临储玉米继续投放。

  (8)市场传闻国企托盘资金将受到管制,托盘资金有收紧趋势。

  此次政策调控表明我国玉米价格接近顶端,后期价格再次突破上涨的难度较大。另外也需要看到,玉米供需正在逐渐发生变化:

  (1)今年以来,国家积极进口玉米,放开高梁、大麦等替代谷物进口,玉米及其替代谷物进口大幅增加,替代品替代优势和规模稳定存在,且替代品存在多元化。截止10月,2020年高粱、大麦、小麦、DDGS进口量加和为1660万吨,按近月进口规模线性推算,未来7个月(2020年11月-2021年5月)高粱、小麦、大麦、DDGS替代谷物进口量将可达到1500万吨以上量级。截止10月,2020年玉米进口量为781万吨,同比2019年全年增加302万吨,按近月进口规模线性推算,未来7个月(2020年11月-2021年5月)玉米进口量可达700万吨以上,2021年5月前相当于共增加进口玉米供应2200万吨左右。

  (2)国家加大政策性小麦和稻谷投放量,加快陈化粮定向投放,加上其他粮食类替代,国内谷物替代玉米规模稳定且有增加趋势。机构调研数据显示,当前饲料中玉米占比下降15-20%。

  (3)玉米供需格局的转变,必然推动新的配套政策的形成,市场也将发挥作用引导玉米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明年增加供应,降低需求将是政策的主要取向,也是玉米市场经济的自发性调控方向。12月21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时代的中国能源发展》白皮书发布,提出要“坚持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的原则,严格控制燃料乙醇加工产能扩张,重点提升生物柴油产品品质,推进非粮生物液体燃料技术产业化发展”,2021年政策导向型玉米燃料乙醇推广项目预计停止,原有市场转化份额可能回归原油及其他非粮作物。自2017年我国大力推广粮食燃料乙醇以来,玉米成为燃料乙醇主要原料,玉米燃料乙醇消费大幅增长,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19年玉米燃料乙醇产量约为200万吨,如果限制玉米用于生产燃料乙醇,将释放玉米600万吨左右。后期供应端和其它深加工端配套政策或将也提上日程,如玉米种植补贴制度、种植面积的调整、转基因技术的放开、灵活调整进口等。

  (4)生猪产能加快恢复,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截至11月末,全国生猪存栏和能繁母猪存栏均已恢复到常年水平的90%以上。今年四季度生猪价格已经步入大周期下跌通道,今年玉米价格强势上涨离不开生猪高价的加持,生猪价格下降,养殖利润也将不断降低,未来生猪养殖高成本和低利润矛盾将限制玉米饲用使用量和其价格上涨。 

  综合来看,今年玉米库存骤降且减产,饲料需求增加,单纯从供需角度看,玉米价格仍然有较强支撑。但此次政策调控表明玉米累计涨幅已经超出正常范围,玉米再次突破上涨的难度较大。且进口和替代能较大补充玉米供应,市场和政策调整也将合理配置玉米资源,玉米供需偏紧预期正在悄然发生微变,而今年价格在资金助力下已经提取部分明年预期,明年预期兑现期市场囤积的高价玉米有多少市场未可知,能否实现可观收益也存在不确定性。近期国家积极释放信号调控玉米市场,当前为玉米集中上市期,考虑到保护农民利益的方面,政策调控相对温和,我国拥有大量小麦和稻谷库存和其他如一次性储备等玉米库存,在关键时期,完全有能力有效调控玉米超出正常预期的上涨现象。因此,市场主体应谨慎看待玉米行情,分批卖粮为佳,以防后期供需关系和贸易商心理发生改变导致价格下跌,使收益受损。

打赏
  • 公众号

  • 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