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站

玉米评测:山东突破2700、黑龙江突破2500!元旦后玉米还要涨

2021-01-01 阅读:10
 2020年,玉米价格空前大涨,随着政策性玉米库存余量出清,玉米走向“后临储”时代。面对长达近一年的涨势,12月以来,在各方出手调控玉米市场后,玉米期货价格出现短暂降温。但随着拍卖溢价对玉米价格形成支撑,玉米市场又强势反弹。机构分析,近月玉米仍将维持高位偏强运行。

新华财经记者调研了解到,在国内玉米价格“涨涨”不休下,国内外玉米价格倒挂、南北产销区价格倒挂、生产价格倒挂等问题凸显。分析人士表示,目前的玉米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炒作的供需缺口的问题,未来的价格波动更可能来自行业上下游的博弈和资金的推动,继续上行缺乏动力,但2021年玉米价格或仍将处于高位区间运行。

国储投放能否改变暴涨行情?

2020年以来,在国家玉米临储库存拍卖殆尽、产不足需缺口预期以及高需求预期的作用下,玉米期货与现货价格持续攀高。据天下粮仓数据,12月初全国玉米现货均价为2547元/吨,较1月底1821元/吨上涨726元/吨,涨幅39.87%。

正值秋粮上市高峰期,粮企与贸易商争相玉米收购,抬涨玉米价格。为控制玉米市场过热行情、平抑玉米价格过快上涨,12月中旬开始,玉米调控力度逐渐加大。

12月11日,国家临储玉米竞价销售吉林省2015年玉米57.6574万吨。17日,黑龙江定向销售国家临储玉米71.4516万吨。22日,国家临储粮竞价拍卖玉米10.3431万吨。24日,黑龙江临储玉米定向邀标竞价销售95.6457万吨。

玉米期货市场价格终于有所松动。12月2日至15日,玉米主力合约跌4.21%,于15日录得12月相对低点2556元/吨。然而,在短暂的回落后,期货市场又重返猛烈上涨态势,并于28日录得2719元/吨的高点。

有市场人士反映,拍卖市场的高成交、高溢价,上涨的拍卖价格使价格底部再次确认,成为玉米价格的支撑点,甚至出现市场在调控的压制下反弹的迹象。

据国家粮食交易中心数据,22日国家临储玉米拍卖平均溢价近200元/吨,成交价加出库贴水的价格已高于市场流通的新季玉米价格。中粮期货分析,按照黑龙江23号拍卖成交均价测算,加上出库费、升贴水、运费,折算到厂成本2485元/吨,与黑龙江深加工当前收购价基本吻合。

现货市场“火热”,收购价格再上涨。市场人士表示,中储粮部分粮库近日开始收粮且部分报价达近年新高。如据24日消息,中储粮公主岭直属库开收玉米二等14水2620元/吨,折合1.31元每斤,是多年以来的最高价;中储粮榆树直属库开收玉米二等14水2470元/吨,折合1.235元每斤,也为历史性高价。

东兴期货分析,农户、粮食收购商和下游加工企业惜售抬价将对玉米市场价格造成很大影响。

就目前产地销售情况来看,根据天下粮仓数据,今年全国主产区售粮进度较去年偏快。整体来看,前期受台风影响,东北地区部分倒伏玉米直接在田间地头进行销售,且今年每吨售价较去年同期高800元,农场售粮进度快于农户,农户趁高价出售部分玉米,剩余计划年后择高价销售,预计未来几周售粮进度将趋缓,贸易商收粮意愿较好,发货较为缓慢,惜售情绪较农户要高。

新华财经记者调研了解到,部分地区农民的惜售心理非常强。“吉林的部分农民现在过年也不怎么缺钱,所以年前也不一定会集中售粮拉低价格。”吉林大北农农牧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采购部经理李刚说。吉林西部地区,像松原、白城一带,地趴粮比较多,所以销售的节奏还是比较快。但是德惠、榆树、九台、扶余等玉米主产区,收购情况相对偏难。

据中粮期货统计,今年临储供给投放投放6230万吨,总成交5910万吨,总成交率95%。

中粮期货分析,临储和定向邀拍阶段性补充东北深加工企业库存水平,一定程度上稳定了市场价格。但由于后期临储结余有限,预计后期投放的供给将越来越少。离春节假期还有一个半月,节前半个月购销市场基本停滞,在接下来的一个月时间内,预计现货将维持高位偏强运行。

多个价格“倒挂”问题凸显

新华财经记者调研了解到,随着国内粮价上涨,特别是东北玉米价格持续上涨,国内粮食市场呈现出多个“倒挂”现象。

一是国内外粮价倒挂持续,玉米的进口成本优势体现,大量进口玉米及替代品陆续到港。银河期货农产品分析师马幼元表示,国内玉米价格涨幅过猛,而国外供应充足,价格相对平稳。“据数据显示,美国一月份进口玉米价格为2100元/吨左右,与国内价差达到500-600元/吨。”

二是产销区玉米价格持续倒挂。马幼元表示,南北价格倒挂70-80元/吨。由于南方对进口玉米及其替代品需求增加,南方企业对北方玉米需求减少。而北方都是国产玉米,价格相对较高。“若南北玉米价格倒挂持续,则北方玉米在南方销售困难,后期国产玉米价格上涨即缺乏动力。”

对此,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也表示,由于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风险正在逐步累积,对此市场一定要理性看待,心中有数,控制好经营风险。

三是部分企业出现生产倒挂的现象,即总成本已大于销售价格。吉林博大生化有限公司供应部经理张强介绍,玉米的供应偏紧,企业现在有生产倒挂的现象。粮食价格的高位波动,给中小粮食贸易商的收购经营带来直接压力。“中小粮食贸易商现在手中不敢多囤,一般按照客户订单进行收购,为避免玉米价格过高会引起倒挂,企业会按照正常生产需求的进度收粮。”

市场供需 真缺口还是假炒作?

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唐珂表示,推动今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一是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下游玉米饲料加工需求向好,玉米消费明显增加;二是玉米当年产需存在缺口,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资本炒作和贸易商囤粮加剧;三是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因台风倒伏,收获成本增加。

总体来看,产弱需增成为市场炒作的焦点,一直以来强势推动玉米价格上涨。

从供给来看,政策性玉米陆续投放市场。秦玉云于12月3日表示,今年以来,已累计投放政策性玉米7000多万吨,目前已基本完成出库。此外,还轮出了一定数量的政府储备玉米。“据了解,这些玉米相当部分进入了流通环节,并未加工消化。比如说,目前入统企业的自主商品玉米库存同比增长近六成。再比如,在调研中大多数企业表示投放的政策性玉米年内用不完,初步推算将有3000万吨左右结转至明年使用。”秦玉云说。

市场炒作的另一大因素在于玉米主产区遭遇台风三连击,减产预期给供给不足“添了一把火”。然而,2020年的玉米产量并未受过大影响。据国家统计局,2020年中国玉米总产量为2.6067万吨,较去年2.6077万吨的产量仅减少10万吨。

此外,在进口方面,海关总署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1月,中国已累计进口玉米904万吨。进口对于供给形成一定的补充,但相对国内玉米总产量来说,占比仍较小。

需求方面,随着生猪产能逐渐恢复,饲用玉米的需求将逐渐加大。对此,唐珂表示,饲料缺口可以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资源调剂来解决,包括玉米及大麦、高粱、玉米酒糟粕等玉米替代品进口,多措并举解决饲料粮的供给问题。

瑞达期货的年度报告显示,玉米整体需求平稳增长。猪料是饲料需求主要拉动力,而玉米的深加工需求则可能相对低速增长。

虽然2020/21年度玉米供需存在供应缺口,但是有多种渠道以补充供应。一是玉米价格的保障使得小麦和大麦替代优势凸显,挤压玉米饲料需求;二是2020 年拍卖成交玉米已流向现货渠道,补充供给;三是不排除通过小麦和稻谷临储拍卖调控市场供应。此外,玉米价格高涨使得种植收入可观,将驱动2021年农户种植玉米面积积极性。

国信期货农产品分析师覃多贵表示,当前玉米价格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供需的数据缺口。未来的价格波动更可能来自行业上下游的博弈和资金的推动。

具体来看,覃多贵认为缺少了临储玉米后,市场的定价将缺少有效锚定,而更多地基于市场参与者对于供需缺口的预期来情绪化定价。心理的作用将明显放大。在社会库存替代临储库存的角色后,更容易出现越看涨后市,越不愿出库的情形,使得缺口预期自我强化。

总体来看,多数机构认为2021年玉米市场将维持高位震荡,原因即市场对于产需缺口的预期。但是仍存在政策调控、进口量大增、新季玉米产量大幅增加等不确定因素将影响市场价格的波动。

今日国内玉米价格继续上涨,其中山东地区高点再次确定,最新报价显示,山东深加工企业玉米收购价格已经达到了2730元/吨,目前山东已有几分冲刺2800元/吨的迹象,但是不得不说的是,经过前面几天的上涨,现在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涨价的厂家越来越少。山东深加工企业报价区间多在2590-2730元/吨之间。

虽然山东涨价的厂家不多,但是东北地区玉米深加工企业上涨的却多了企业,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的深加工企业,普遍涨价收粮,部分企业涨幅超过了50元/吨。东北地区玉米价格正在逐渐突破至2600元/吨。

华北地区深加工企业情况:华北地区玉米上量略有增加,其中周三晨间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厂门口停车辆为256辆,较周二增加了167辆。虽然山东地区供应情况有所转好,但是供应量依然较少,因此部分山东深加工企业继续涨价。寒潮对山东地区影响减弱,雨雪天气逐渐停止,但是山东地区雪后道路结冰,不便于交通运输,天气对山东玉米市场的利好影响仍在继续。山东地区贸易商前期囤粮多以玉米棒,玉米水分偏高,暂时无法大量供应市场,对区域内的玉米供应也形成了一定制约。

玉米淀粉行业情况:今日玉米淀粉走势稳中偏强,山东、河北地区的玉米淀粉企业有补涨迹象,涨幅在10-30元/吨。具体来看,山东地区玉米淀粉报价3130-3200元/吨,价格较昨日上调20-30元;河北地区玉米淀粉报价3130-3140元/吨,价格较昨日上调10-20元。受雨天影响,厂家收粮困难,玉米价格上涨,导致企业加工成本上调,玉米淀粉受成本影响而涨。

后市玉米市场分析:近几天玉米价格不断上涨,在雨雪天气、玉米供应量短缺的情况下,山东地区深加工企业稳站在了2600元/吨以上,最高价格达到了2730元/吨。而今日虽然涨价的厂家减少,但是部分深加工企业和部分地区补涨迹象较浓。而东北地区玉米难以流入华北,区域内持粮贸易商和农户,多囤粮惜售,挺价心态浓厚,不急于变现,使玉米供应量阶段性短缺。目前春节越来越近,2020年仅剩最后一天,淀粉企业和饲料企业有节前备货需求,用粮企业采购量增加,短期玉米价格仍有一定的上涨空间。

时至年底,位于松辽平原腹地的吉林省德惠市天寒地冻,对于辛劳了整个夏秋季节的农民而言,本应是猫冬、准备过年的季节,惠发乡太兴村的种粮大户张磊却没闲着。

最近,他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高价流转土地、求购各种拖拉机的消息,还参加了省农机合作社召开的论坛。

之所以如此干劲十足,很大程度上因为不断上涨的玉米价格。今年,张磊种了30多垧(公顷)玉米,11月初,秋粮收购初期,在地里收割完就直接卖给了饲料企业,潮粮每斤1元的价格相比去年涨了1毛钱,每垧地净利润达到近1万元。

“今年赚了30多万,比平常年景多多了,正常情况下,也就能挣15万左右。”张磊告诉记者。

盈利远超预期,张磊却还是有些小遗憾,今年秋粮入市以来,玉米价格一路上涨,市场呈现购销两旺态势。“最高时潮粮涨到一块一,我每斤少卖了1毛钱,一共少卖了7万多块钱。”张磊说。

玉米是三大主粮中产业链最长、用途最广的一个品种,因为年初以来持续的价格上涨,成为今年最受关注的粮食品种。目前玉米市场形势如何,哪些原因造成此轮玉米价格上涨,后市还会不会出现持续性上涨?

《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近日深入玉米主产区吉林省,对种粮农民和玉米收购、加工企业进行了调研。

收购方调价,农户惜售

“变化很快。”对今年玉米市场形势,吉林德翔集团总裁王小兵如此总结。

作为贸工农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企业,德翔集团每年需要采购12万吨玉米用于饲料加工,王小兵见证了本轮玉米价格从1800元每吨上涨到11月份的高点2600元每吨。

他告诉记者,今年秋粮收购季节,德翔从11月7日开始收粮,20天收购了2万吨,当时30个水分的潮粮价格是每斤0.94元,烘干成市场上标准规格的14个水分的干粮,综合成本为2350元每吨。

随后的12月初开始第二轮收粮,这时同样规格的粮食市场价格就涨到了1.09元每斤,截止到12月17日,德翔收购了1.5万吨,烘干后综合成本达到了2550元。“前后一个多月每吨差价就达到200块钱。”王小兵说。

和价格一起变化的,还有买卖各方的心态。事实上,12月中旬开始,吉林的各粮食收购企业已经开始小幅下调收购价格,每吨下调10至50元。

近期,记者在吉林省公主岭市、德惠市、吉林市等地调研发现,由于前期玉米价格的强势运行,市场价格回落后,农民观望心态明显,各粮食收购企业都只有零星的农户在卖粮。在公主岭市,种粮大户韩正虽然收获后就将十几垧地的玉米存在了当地的农业技术服务公司,但是并不着急立即结账,还想看看价格会不会继续上涨。

当地多位粮食收购企业人士告诉记者,从11月秋粮收购开始到12月上旬,各个粮食收购点都有几十辆卖粮车在排队。

而这其实是买卖双方博弈的一个状态,前期价格一路上涨,农民想着可能还能够继续上涨,等着卖更高的价钱,但是加工企业、饲料企业考虑到供求和成本因素,可能判断不支持进一步上涨,所以近期纷纷小幅下调了收购价格。

购销两旺推高价格

无论是“一个月涨200块”还是“少卖了7万”,背后都是秋粮上市以来,玉米价格上涨、购销两旺的真实写照。

今年春节后,玉米价格开始恢复性上涨,9月份新粮上市后小幅回落,之后再次上涨。11月份,玉米产区批发均价每斤1.2元,同比涨29.7%,比年初涨了31.8%,价格水平创6年来新高,不过仍低于2014年9月份的历史最高价。

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粮食储备处副处长刘喆告诉记者,今年新粮上市以来,全省粮食价格高开高走,多元主体入市积极,市场“购销两旺”,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12月11日,吉林省玉米收购量达到182.2亿斤,其中玉米深加工企业收购27.3亿斤,同比增加97.8亿斤,增幅达到115%,主流收购价格1.19-1.25元/斤,较开秤价格上涨0.14-0.18元/斤,比去年上涨0.35-0.39元/斤。

刘喆分析,玉米价格高开高走、购销两旺、收购进度快于往年,与加工企业、贸易企业以及农户各方心态变化都密不可分。

首先,随着农民余粮的减少,中粮公主岭、中粮榆树、松原嘉吉、梨树新天龙等企业为达到本轮收购期建立全年玉米库存的收购计划,纷纷上调收购价格吸引本地及周边粮源,多建库存心态增强。

其次,各类贸易主体收购意愿强烈。他们调研了解,省内多元收购主体普遍对后期玉米价格持向好预期,降雪后气温降低也有利于玉米储存,企业入市收购意愿强烈,国有企业、基层贸易企业、烘干塔等开库和收购数量明显高于去年。

此外,吉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走访农户了解到,近期市场价格快速上涨,部分农户出现惜售看涨心理,但由于价格水平已超过多数农民心理预期,种粮收益较为理想,售粮积极性高于往年,售粮周期提前,省内已有部分村屯粮食基本销售完毕。

不支持大幅上涨

购销两旺背后,哪些原因让本来价格浮动不是太大的粮食出现了如此强势的上涨?加工、贸易企业为何如此积极入市?目前短暂回落之后,玉米会否出现再次暴涨?

接受采访的行业专家普遍认为,推动今年玉米价格持续上涨的因素主要有三个:一是生猪产能持续恢复,下游玉米饲料加工需求向好,玉米消费明显增加;二是玉米产需存在缺口,市场看涨预期增强,资本炒作和贸易商囤粮加剧;三是东北部分地区玉米因台风倒伏,收获成本每斤增加了近2毛钱,台风对玉米产量影响不大,主要是增加了收获成本,因此农民都希望卖个好价钱。

供需缺口、多元主体入市囤粮甚至炒作、成本增加共同推高了玉米价格恢复性上涨成为市场共识,但是同比30%的涨幅还会继续扩大吗?

收购价向下微调及市场的博弈一定程度上说明各方判断不一,需方成本上升,进一步提价动力不足。看着价格一步步上涨,种粮户则还想看看会不会进一步上涨。

在此前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召开的新闻通气会上,粮食储备司司长秦玉云表示,今年以来,累计投放政策性玉米7000多万吨,目前已基本完成出库。同时,还轮出了一定数量的政府储备玉米。据了解,这些玉米相当部分进入了流通环节,并未加工消化。

此外,秦玉云还表示,由于玉米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市场风险正在逐步累积,对此一定要理性看待,心中有数,控制好经营风险。

不少业内专家也分析认为,今年玉米处在丰收年,价格的上涨也能让农民的积极性提升,有助于明年的玉米种植,接下来玉米不会大幅度上涨。采访中,吉林多位种粮农民也告诉记者,目前玉米是经济效益最高、最省事的粮食作物,作为黄金玉米带,当地也最适合种植玉米,明年还会继续种玉米。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李喜贵认为,玉米收购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从后期看,继续上行缺乏支撑。

虽然从供求关系上看,我国玉米产需存在一定的缺口,造成玉米需求企业及贸易商积极入市。但李喜贵分析,随着玉米价格上涨与小麦价格形成倒挂,部分饲料企业使用小麦替代玉米,已由华北黄淮地区扩大到华中等地区,替代使用由禽料扩大到大猪料。玉米价格涨幅大,小麦替代数量会增加,会一定程度上抑制玉米价格的上涨。

事实上,由于粮食的比价关系,玉米价格上涨将会受到小麦稻谷价格的制约,借用收购主体的看法来说,小麦价格是玉米市场的“锚定”,而我国的小麦近年来一直处于可以完全自给状态。

此外,今年以来我国玉米及替代谷物进口数量明显增加,也会进一步填平玉米供需缺口,抑制其价格进一步上涨。

今年1-10月,我国进口玉米及替代品2091万吨,同比增加839万吨,增幅67%,其中玉米782万吨、高粱402万吨、大麦598万吨、木薯296万吨和干酒糟(DDGS)13.4万吨。今后几个月进口玉米、高粱和大麦将陆续到货,南方港口库存将会保持较高水平。

李喜贵建议,收购主体要正确认识当前粮油市场供需形势,不应只关注玉米、关注产区,要整体看待价格走势。

“市场化条件下价格涨跌互现是正常的,预期价格过高总会有风险,一些贸易企业认为,后期价格涨幅可能跑不赢成本费用。”他表示。          

打赏
  • 公众号

  • 客服

免责声明: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资讯